《罗小黑战记2》:在理想世界,挣脱引力遨游

佚名影视资讯人气:939时间:2025-08-04 21:54:02

罗小黑战记


「在这个由想象而生的理想世界中,观众可以让自己的感受、心愿不再时刻受现实引力的拖曳,而是在自由的选择中,探索更宽广的可能。」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请未看过原片的朋友们谨慎下滑~)

“不必问我,你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在不少看过《罗小黑战记2》的网友心中,这句来自前作电影的台词,很适合用于概括这部时隔6年的续作的精神内核。

7月18日,《罗小黑战记2》在各大院线上映。截至目前,影片票房突破3亿,豆瓣评分达到8.7分。影片承续前作《罗小黑战记1》电影主线,继续聚焦主角小黑所属的“妖精”种族与人类间的关系,讲述小黑为洗清师父被栽赃的冤屈,与伙伴联手揭开阴谋,阻止种族战争爆发的故事。


(网友的观影反馈)

清新、温暖、治愈……许多观众用这样的词来概括自己的观影感受。

用这一类词形容一部打斗场景总量可观的影片,可能显得有些奇怪。但《罗小黑战记2》或许确实拥有这样的亲和力。

它平和、内敛,不铺陈口号,不刻意煽情,只是通过主角小黑自然、纯真的孩童视角和轻盈、灵动的世界设定,举重若轻地触及富有分量的现实议题。

在这个由想象而生的理想世界中,观众可以让自己的感受、心愿不再时刻受现实引力的拖曳,而是在自由的选择中,探索更宽广的可能。

01 为心留白,以邀请取代浸没

《罗小黑战记2》能将清新轻盈贯穿始终,也许首先要归功于它在叙事、抒情方面的克制。

影片的主体架构简洁明晰:主线是主角小黑和师姐鹿野两人,通过反派遗留在袭击现场的痕迹,到各处追踪幕后真凶;支线则是负责管理、服务妖精种族的结社组织“会馆”,寻找、夺还人类在袭击中抢去的反妖精武器原料“若木”。

核心悬念和密集打斗赋予主框架足够的吸引力。同时,情节上的推进、转变只是在故事线内部发生,而不是密集地“节外生枝”。


(来源:bilibili@罗小黑战记)

影片的两条故事线本身也推进得平滑顺遂。在反派真身最终暴露、影片进入高潮阶段前,在影片的主要人物身上几乎没有发生涉及性格动机、个人安危的重大反转:从最开始,会馆的高层就意识到“真正的袭击者另有其人”;到决战前,小黑和鹿野都没遇到过能构成威胁的敌手。

不同于标准商业片那种“每3到7页剧本就要完成一个紧急目标”的风格,《罗小黑战记2》的节奏更加步步为营。

在影片情节的空隙之中,又布置有许多舒缓节奏的小插曲,用以细致地描绘这个平行世界日常生活的细节,或是在与现实生活的对照处引人会心一笑。


(来源:小红书@淘票票电影)

而在情感表达方面,《罗小黑战记2》也显得含蓄温和。片中没有义正辞严的战前口号,没有打断正反派交锋的长篇辩论,也没有颐指气使的立场说教。

直率繁复的情绪铺陈为草蛇灰线所替代,交锋、自白往往都结束在寥寥数语之间。

有时,情绪的余波甚至直到戏外才能被觉察:开头流石会馆遭遇袭击的场景,突出的是错愕而非血腥。等到官方在微博上公布了片中死难者的姓名,感伤才在想象中逐渐凝结:如果不是死于枪口下,这些妖精本该有更幸福精彩的未来。


(官方在微博上将死难角色的姓名告知同人创作者)

这种平稳、内敛的讲述风格,的确招来了一些“文戏单薄”“铺垫不足”之类的质疑,却也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或许是因为,在当下寻找“不吸食情绪”的内容实在困难。

毕竟,需要流量、需要关注,便等于需要纷争、需要反转,也就等于需要随着内容的指挥棒跌宕起伏的情绪。这是每个踏入流量之河的内容生产者都需要或多或少相信的“铁律”。

但是,人的情绪绝非用之不竭。工作和学习已足以让我们心力交瘁,但从每一块屏幕涌出的信息仍不放弃将我们浸没在情绪中。

于是,我们对网上的剑拔弩张、明星的情感起伏、电影情绪的鼓噪回旋渐渐感到“同情疲劳”:每一则信息都希望在我们的大喜大悲中分得一杯羹,直到我们在情感的急转和分散中麻木,乃至厌烦。


(来源:bilibili@罗小黑战记)

而《罗小黑战记2》,则在两小时的时间中,创造了一个供情绪放空的空间:没有过多的转折,也没有刺耳的叫嚷;一个有足够张力的核心悬念邀请观众留在叙事中,而在留白之外,是一些细微处的逻辑提示和情感线头:

可以循着反派的自我辩护、影院外的同人创作,一步步分析他的“非人感”直至遍体生寒;也可以只是随着主角一起周游平行世界,为妖精们单纯的胜利而欢呼。

暂时地,现实对情绪的索求可以被挣脱。情绪在留白中久违地变得简单而自由——影片的情绪流给观众发出的是邀请,而非强求。

02 认真想象,跳出既有的模具

为《罗小黑战记2》塑造了良好口碑的,还有它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影片的另一主角——小黑的师姐鹿野——是妖精会馆的“执行者”(也可以理解为特工)。影片对她的塑造,几乎满足了许多观众对一个“正常女性角色”的全部构想。

作为一名执行者、会馆感知组的组长,她专业、可靠、冷静、自信。她能凭借强悍的感知能力,沿着经过掩盖的反派残迹一追到底;也能在和数个妖精交手的同时,在几十秒内想出中止一场空难的方案。

她愿意主动表达喜爱或感激,但不讨好任何人——包括师父和上级。在出外勤时,她永远身着轻便干练的运动套装,而无意去迎合某套特定的审美标准。

无论在能力、性格还是衣装上,她都不必迎合任何人。


(来源:bilibili@罗小黑战记)

即使是女性配角,也在影片中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空难当事飞机的女机长,自始至终都比副机长展现出更主导、更专业的一面。

这种角色塑造上的魅力,或许来源于影片“跳出模具”的意识。

在许多文艺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似乎常常只是几套通用人物模具的产物:《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一书这样概括韩国电视剧中的女性劳动者形象:要么是“潜在的恋爱对象”,要么是家庭工作两手抓的“职场妈妈”,要么就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强势女性”。

也许用这些模具塑造人物的确快捷高效,也能在市场需求惯性下让作品更有销路。但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随着人们对生活中的鲜活个体观察得越来越细致,这些模具很快就被发现已经过时、失准,却仍在持续影响创作者的表达,乃至现实生活中的公众认知。

于是,也有了跳出模具的尝试。一些作品将女性人物从“被保护者”的位置上移开,尝试让她们扮演新的角色。

但很多时候,这种转变只是“新瓶装旧酒”,女性角色们只是被赋予了新的身份框架,而对她们核心特质的描绘仍被牢牢套在旧模具中:虽然是事业心强的商人,但一定要在某个时刻抛家舍业去“追求真爱”;即使是训练有素的战士,也一定要出于“爱美之心”在战场上穿着暴露而无防护能力的铠甲。


(关于女性游戏角色战斗服的讨论)

问题其实在于:一些创作者不能(或不愿)想象女性角色在新的环境和身份下如何生活、有何需求,而只是把新身份做成标签装点在旧模具之上,既希望做出姿态迎合新受众的要求,又不愿破坏脑海中对角色特质的固有认知,甚至希望留住一部分旧模具的受众。

而《罗小黑战记2》则有着更加诚恳大胆的想象。

尽管市场现实反复验证着旧模具在许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提供了一个便捷又叫座的选择,但创作者们还是愿意从头开始,一步步地认真构想、推演:如果一个女性角色打破了现实偏见和创作公式,成为了一名特工、一名机长,那她的能力和性格应当是什么样的?

在创作者们摆脱成规引力的推演、打磨后,观众们终于能见到鲜活而“正常”的角色立于纸上。

03 重估理性,衡量战争的重量

比起前作,《罗小黑战记2》中的人-妖冲突被置于一个更大的舞台之上。

如果说,第一部中的冲突可以被置于人类社会的环保议题之下,那么第二部的核心冲突则关乎数千年以来人类社会最重大的议题之一——战争与和平。

长久以来,许多反对战争的作品、思潮都聚焦于战争的非理性上。正如《西线无战事》的主人公所经历的那样:他们被狂热的激情和幻想鼓动着冲进战壕,却在日复一日的饥寒、泥泞与死亡威胁中,发觉了这些非理性因素的荒诞与无意义。


(电影《西线无战事》)

非理性对战争的策动作用几乎人尽皆知。但在此之外,有待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假如一场战争的动机彻底与非理性的本能与幻想剥离开,而是完全在理性计算、衡量下得出的“标准答案”,那么,这时的战争便是可以接受的吗?

《罗小黑战记2》便设置了这样一个关乎战争的难题。

在世界观设定中,每个妖精个体能凭借自己控制“灵质”的天赋,掌握强大的超自然力量,在战斗力上远超普通人类个体。由此,妖精们才能以远少于人类的数量,和人类维持均势而不被消灭。

但随着人类军事科技的发展,两大种族间的战斗力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人类后来居上的趋势。而见识过人类社会连年烽火的妖精们,无法坚定地相信人类会将和平长久地维护下去。

“由于人们这样互相疑惧,于是自保之道最合理的就是先发制人。”于是,就有了本片反派灵遥的“理性最优解”:身为妖精会馆长老的他,串通一部分人类突袭会馆、夺走若木,引导人类与妖精走向战争,让妖精在人类尚且弱小时一劳永逸地取胜。

对于灵遥的观点,影片一贯地保持了表达上的克制,并未给出直率的评判。但它在战争叙事上的表达,或许表达了潜藏在计算与度量外的、战争的另一面。

对于真正涉及战争与伤亡的表达,影片仍然秉持着一种温和内敛的态度,不直接刻画战场上的残肢或士兵的哀嚎。这些场景在被用于反映战争可怖的同时,也能作为战争狂热的催化剂。


(来源:bilibili@42手册)

在最终决战的片段中,甚至没有出现一次真实的伤亡。代替了残酷场景的,是小黑的师父穿着T恤和拖鞋,顶着炮火轰炸和人类震撼的目光,未杀一人、毫发无伤便飞到人类基地的正中心。或许,这反而能构成一种对战争神圣性的反讽。

但在刻画战争带来的创伤时,影片则努力显得既克制,又细腻:开头突袭时平民妖精们突然被剥夺日常与未来的惊愕、飞机上的打工人被卷入争斗时的恐慌、鹿野在战争创伤闪回时的恐惧与激越……这些来自个体的、日常的、关乎战争的痛苦感受,构成了影片战争叙事的一大部分。

在反派用冷酷的天平计算得失,理性地衡量战争的收益与损失时,影片的叙事也在天平的一端无声地放下一颗砝码——由个体灵魂的痛苦铸成的砝码。

这颗砝码并不直接反驳理性的度量,而只是在提醒角色与观众:战争的天平上,在伤亡数字、物资损失以外,“失去”二字同样有着重量。无论如何用理性演算、推理、论证合理性,这样的重量都难以测量、难以消解。

也许随着时移事易,反派的担心会成为现实,冷酷的计算将变为避免这些痛苦的唯一方法;也许在影片以外的现实世界中,一切都太复杂、太不可控,让人们不得不常常将这颗砝码置于一旁。


(来源:bilibili@罗小黑战记)

但至少,在这短暂的两个小时中,观众们能感知到这种真实的重量,记得要把理性计算以外的砝码也放上天平。

一切来自理性与现实的引力,都不能阻止主角们恢复和平、化解危机,也不能阻止主角小黑在回答“人和妖精你站哪一边”时,用自己天真的答案,宣布这种重量的存在:

“我站在对的那边!”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5 AIKUHD.COM 爱酷高清影院电影网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